(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立冬刚过,天气越发明朗了,朋友邀请去看峰顶山。峰顶山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距大竹县城约58公里,有1.2万亩茂密的原始森林。华蓥山、铜罗山、明月山3条山脉贯穿其境,形成“三山两槽”的特殊地貌。
从大竹县城出发时,天上还有薄云,我们沿着公路小心翼翼地左拐右拐。行驶到李家沟,日头破云而出。清风掠过,从细微至淋漓,夹伴着山顶的哨声,似要把这天地扫个干净。
行至山间,层层梯田附着在山上,像依偎在大山怀里的蟒蛇,半山腰上,稀疏地点缀着农家小舍,错落有致。山林郁郁葱葱,密得不漏缝隙,不禁令人联想起郑板桥那首《山居》:“ 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间僧半间”,让人颇有去深山寻禅的兴致。
听当地人介绍,大竹籍破山禅师曾在峰顶山参禅悟道。相传他在一个高崖前苦参禅理,忽觉景致变幻,与之游移,顿时从山崖跌落,可他仍没有发觉,心思还在禅理中。就在这一瞬间,破山禅师豁然大悟,涅槃飞升。后世编撰小说《济公传》时,也将破山禅师的形象和事迹,化用到了道济禅师的身上。
行走峰顶山山脉,追寻破山禅师的足迹,偶尔可见遗留的石碑、文字。行到一高处,不由想起破山禅师的自嘲:“这个川老蜀,浑无奇特处,问禅禅不知,问教教非熟……”或许破山禅师早已窥测天地玄机,只是把声名置之度外,不喜张扬。就像眼前孤傲矗立的峰顶山,乍看给人平平无奇的感觉,实则饱含自然的灵气。
峰顶山藏住了神奇,让人不可能轻易探寻到它的禅意。我久久凝视,欣喜地发现,它似号令万军的旗帜,周围山峰缠护拱卫,与位于下方石子镇的小山呈双重笔架重叠,可架三支十丈巨笔。此山,不正是破山禅师弟子万千,率众布道,以偈为诗,著作流传的象征吗?
行至山顶,一缕带着炙温的光亮从眼前飘过。由峰顶俯瞰,但见山下山脉星罗棋布。此山间烟霞含润,配以入云高山,如幽房里的十余支银白烛罩着轻纱。透过跌宕起伏的纱雾,也能隐约看见呈朝拜状匍匐的山脉,山间炊烟升起,烟火人间味。
回溯千年,夕阳西下,峰顶山的苔藓青石路上,迎来了云游而归的唐代高僧马祖禅师,见此地山势如飞鸟,林木蔚然,实乃潜修之佳境,遂寻山脉而下,在山脉中间首建川东名刹——凤凰寺,并将其作为讲法明理的地点。其后,明代破山禅师继承其衣钵,甚至为救全城百姓性命而不惜破戒,达到了人性的至善。他也用脚丈量这方水土,为当地留下“老龙张口吞九洞,金盆打水灌白河”的地理概括。
斗转星移,世事无常,唯有文脉长存,这两位高僧留下了今天追忆此地文脉的线索,也让来此寻禅的游客充满了憧憬和敬畏。 (胡万宝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