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钢群明湖的湖心岛景区西望,首钢大跳台和冷却塔倒映在湖面上。(资料照片) 记者 邓伟摄

  石景山脚下,首钢的工业遗存树立起新的金字招牌:冬奥会、服贸会等接连成功举办,让更多人看到了这里的蜕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打造‘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市发改委昨天介绍,京西地区产业转型成效日益显现,去年36项重点任务按计划完成,8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220亿元。按照计划,今年将开工首钢怡和合作项目、华夏银行西部研发中心、王平煤矿主题休闲度假区等重大功能性项目,打造首钢科幻产业集聚区和“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区,努力汇聚更多优质资源。

  首钢“厂区”变“街区”

  目光向西,京西地区写满了老工业区百年钢铁史的光辉,也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样本。

  去年,北京冬奥会上,以冷却塔“出圈”的首钢园迅速成为全球网红地标。其中,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网红打卡地,全年接待游客参观打卡上百万人次。

  “京西行动计划实施一年以来,京西地区转型发展的步伐明显加速,城市面貌和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功能品质稳步提升,高质量建设首都西大门取得阶段性成效。”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披露,一年来,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地区生产总值均高于全市增速,产业转型成效日益显现。

  此外,首钢北区已建成的道路、绿地、文物等公共设施有序向社会开放,形成包括餐饮、酒店、零售、展览、体验等多元场景在内的特色消费生态,首钢园成为北京城市微度假热点区域,全年共举办各类首发首秀活动40余场,入园客流实现跨越式增长,较2021年提升约7倍,“厂区”“园区”正加速向“社区”“街区”转变。

  按照计划,今年本市还将深化新首钢工业遗存和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利用首钢滑雪大跳台、“四块冰”等冬奥设施承办一批大型赛事和活动,引入策划一批“首店”“首发”“首秀”等品牌时尚活动,进一步激发区域活力。

 王平休闲旅游度假区今年开工

  日历翻回到2020年,北京最后一个煤矿——大台煤矿退出历史舞台,结束了北京千年采煤史。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大大小小的矿区该如何变身?

  京西端出了“一线四矿”的转型方案,用一条33.4公里的门大线铁路,串起来王平、大台、木城涧和千军台四座煤矿,要把昔日的能源重工业基地打造成山水交融、青绿交织、工业遗存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的文旅康养休闲度假区。

  王平矿成为最先启动的项目。“依托王平煤矿退出后遗留的工业遗存和历史建筑,以保护利用为主要思路,形成艺术与科技交汇、工业与时尚跨界、旅游与文化融合的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说,王平休闲旅游度假区将是世界上首个由煤炭工业遗存改建的、首个能将火车开入酒店大堂的综合性度假村。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1.04公顷,拟预设星级酒店客房300到350套。目前,项目主体已完成工商注册,《王平矿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已获市政府批复。

  王平休闲旅游度假区正是今年京西地区将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京西加速产业转型的缩影。“今年将加快‘一线四矿’规划审批,创新政策支持,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除了“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区外,京西产业转型还将打造首钢科幻产业集聚区,努力汇聚更多优质资源;推进中关村石景山园和门头沟园运行体制机制改革,细分产业发展方向,做精做优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京西示范区产业高端化、特色化发展。

  苹果园交通枢纽主体已基本完工

  集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于一体,1号线、6号线和S1线“三线换乘”,出租车、P+R停车、自行车、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目前,备受关注的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优质资源的汇聚需要基础设施支撑。去年京西地区一批基础设施有了新进展:地铁1号线福寿岭站启动改造,衙门口周边配套6条道路、首钢北区5条道路开工建设,首钢东南区道路9.7公里建成……京西综合交通体系正不断完善。

  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方面,金顶街小学、北京市十一学校石景山学校、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已经落地;北大首钢医院新建门急诊医技大楼建成,阜外医院西山园区二期、五里坨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开工,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

  其中,阜外医院西山园区二期项目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将搭建临床研究评价中心、数字医学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及研究型病房等,全方位打造面向未来的“国家医学中心”和现代化医院典范,计划“十四五”期间竣工投入使用。

  今年,本市也将更加突出项目引领,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国道109新线高速、十一学校石景山学校完工投用,继续开展石景山区、门头沟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以及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强治理类街镇整治提升,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我们将坚持‘滚动实施、动态调整’的原则,接续谋划编制2023年度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活动清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加快打造‘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高质量建设首都西大门。”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曹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