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万吨,105亿元——这是刚刚过去的2022年,云南省宣威市火腿产业交出的成绩单。

宣威,因“火腿”而闻名,又借“火腿”做足产业文章。从养殖到加工,从产品到市场,小“火腿”已经成长为超过百亿元年产值的大产业。


(资料图片)

进入腊月,在宣威市广大农村,家家户户都忙着杀年猪、腌火腿。51岁的浦仕谷家里,弥漫着火腿的清香,墙边挂着十多支腌制好的火腿,屋子中间的桌子上,压着十多支沾满盐巴的火腿。杀年猪留下的猪后腿肉,经过数道工序的制作和一个寒冬的发酵,在来年餐桌上成为佳肴。

“火腿收入是村民一项重要收入!”宣威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渔业股股长管和平告诉记者,村民普遍家里都养1头到2头肥猪作为年猪,再养数量不等的肥猪卖,或制成火腿出售。

喂水、投料、喂食、猪粪清除都是自动化操作——记者在海岱、热水、来宾等多个乡(镇)农村采访时看到,村民几乎家家户户养殖生猪,数量在1头到5头不等。每个村都有养殖专业户,养殖规模30头到200头不等。大部分乡(镇)都有上千头规模的养殖场。

宣威火腿历史悠久,是“中国三大名腿”之一。在宣威市火腿产业服务中心主任符稳玺看来,宣威独特的温带立体气候、土壤、温湿度造就了一个适宜制作火腿的天然大工厂。

在老浦家火腿公司、升达火腿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宣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火腿发酵车间,上千支火腿密密麻麻地悬挂在空中,等待发酵。进入这个车间之前,每一支火腿都经历了整形、上盐、洗晒等环节。车间管理人员每天都要进行检查,确保温度、湿度,查看发酵进展情况。

近年来,宣威市以“一县一业”示范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落实生猪产能调控机制,推进能繁母猪保险、育肥猪保险工作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稳定生猪生产基础产能。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生猪养殖户21.8万户,生猪出栏31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及猪肉产量均居全国县级生产量前列。

从养殖到加工,从产品到市场,全产业链条发展的“火腿”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当地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宣威市生产火腿6.9万吨,火腿产业综合产值达105亿元。截至目前,参与火腿产业帮扶的新型经营主体有2084个,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4.3万户。

目前,宣威市从事火腿加工经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达1000余户,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火腿加工企业26户,获准使用宣威火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企业11户,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户。

近段时间,老浦家火腿公司董事长浦恩勇忙着在国内各地对接市场,布局新一年的发展。据他介绍,公司业务涵盖生猪养殖、火腿加工、产品研发、市场销售等肉食品产业链上下游,已建成火腿系列产品加工现代化生产线5条,2022年总销售额达2.6亿元。

和老浦家火腿公司一样,当地许多火腿公司都研发出了一系列产品。“我们公司产品80余个,销售到国内近30个城市,2022年销售收入2亿多元,解决了上千户人口就业问题。”升达火腿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法人、宣威火腿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升阔告诉记者。

如今,宣威火腿形成集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等于一身的金字招牌。据宣威火腿产业服务中心介绍,全市已累计研发生产火腿生熟食、调味料、火腿饼、预制菜等系列产品100余个,销售份额约占全国火腿市场的35%,在中国火腿行业中位列第二。

为确保火腿独特的风味、品质和形象,近年来宣威市还制定了宣威火腿熟食标准等,建立健全全链条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走上了标准化轨道。当地出台的《加快宣威火腿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也为产业发展指明了路径。

新的一年,小“火腿”还将有更大的发展。记者从宣威火腿产业服务中心获悉,2023年,宣威市将紧紧围绕建设“优质火腿及肉制品加工基地”发展定位,立足宣威火腿产业现状,以“标准化、精深化、集群化”为方向,着力提升火腿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记者 浦超 张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