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已在一所基层医院的行政岗位工作多年,但回忆起大学生活,李诚依然有着说不尽的遗憾。“当年,我的高考成绩不理想,进入大学后,就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大一一年浑浑噩噩,完全处于‘放养’的状态,导致自己失去了很多学习的时间。”用他的话说,“大一的颓废,就是自己大学碌碌无为的一个缩影。”

大一很关键,是中学与大学阶段衔接的重要节点。但这个年纪的大学生,也常因担心“不够自律”“无法适应”而变得患得患失,甚至陷入迷茫。“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好像变了一个人,不再是‘从前那个少年’,甚至变得自己都不认得自己了。”一位大学辅导员透露,“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环境宽松后,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丢掉了当初的那份干劲、冲劲、闯劲,从而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放养”的大一新生,究竟什么样?如何才能不让自由“过了度”,成为更好的自己?

1.大一新生的“无所适从”

在大一遭遇迷茫与彷徨的学生,不在少数。北京某高校在读研究生林晓也曾是其中一员。“刚上大一,没了父母的管教、学校的约束,我好像是‘断了线的风筝’,每天沉迷于网络与游戏中不能自拔。”当然,后果也是严重的,大一上半学期,林晓一下子挂了三门课。

“这种‘放养’现象,是指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感到‘无所适从’,出现了不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的消极状态,可以将其归结为就读适应性问题。”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余庆认为,从表现来看,主要可分为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三个方面。其中学习适应性问题最为关键,具体表现是学习动机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自制力差等,部分新生受到“上了大学就很轻松”等认识误区的影响,对大学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应付心态。

“有的同学把宿舍当成自己唯一阵地,不到万不得已不离开宿舍半步。他们晚上不睡,白天不起,作息混乱,‘生活眩晕’,在宿舍里没日没夜地打游戏、刷剧,逃课、旷课成为‘家常便饭’;他们吃饭很少去校园食堂,点外卖、吃泡面成为‘日常操作’。”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张杰举例表示,还有的同学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浅尝辄止,知识不入脑,总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他们对本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不了解,遇到稍微专业一点的问题就“一问三不知”;他们没有掌握系统完整的知识,只想着怎么应付过考试,口中高喊着“60分万岁”。

“有一些新生像迷路的‘鲸鱼’。”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吴秋翔这样比喻,这类学生无法适应宽松自由的大学生活,他们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不知道该如何度过大学时光,一切处在迷茫之中,或漫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遇到问题搁浅等待。“此外,还有一类新生像横冲直撞的‘犀牛’。他们通常对大学生活有很高期待,设定过多目标,但又缺乏行之有效的个人规划,在前进道路上横冲直撞,伤人伤己。”

2.高中与大学的衔接不畅

大一新生为何会不适应大学生活?根源何在?

“这其实反映出高中与大学学段衔接的不畅。”余庆分析,从外部环境来说,大学学习内容和方式与高中阶段有着很大差别。“学习方式从原先的强制转变为自主,评价方式从原先的纸笔测试为主导转变为探究性、过程性的综合评价。由于高中教育过分关注升学,导致部分新生在离开父母和老师管束之后,难以在学习自主性、时间管理等方面实现自律,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要求。”

他还从学生生活和社交环境方面进行了分析。余庆表示,大学生的生活圈和交往对象较高中有了较大拓展,不仅需要生活自理,还要应对交往对象多元化、文化差异、城乡差异等情况。“有些学生在心理发展、情绪控制等方面缺乏足够适应能力,而现有的高校教育并未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特殊需求,使少数学生在离开家庭的全方位支持后,容易出现随波逐流的‘放养’现象。”

“失落感、挫败感带来的自我怀疑也是原因之一。”张杰提醒,有些学生一直都是“佼佼者”,但进入大学后,发现身边同学似乎在各方面都比自己优秀,于是便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沼,由此产生的自我怀疑甚至自我放弃,最终会导致“破罐子破摔”的局面。

3.让新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何让新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高校要构建完整的大学生学习支持系统,积极关注新生的学习适应、心理情感适应等问题,开设相应的专业导论课、心理团辅课,帮助新生了解大学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及时处理新生的心理及人际交往适应问题,并选用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专业基础课教师,以有效的师生互动强化专业认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自主学习。高中可增设与大学衔接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加强学生发展指导与学业支持,帮助高中生了解专业,使高中生在志愿填报时更有针对性,提升专业满意度和认同感。”余庆说。

张杰认为,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职业规划至关重要。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帮助学生全面分析自身优劣势和社会环境,学会把长期目标合理分解成多个短期目标,从而形成对大学生活和未来发展较清晰的规划。“要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将职涯规划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新生期注重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低中年级重技能培养,高年级重就业指导。”

吴秋翔则从学生视角出发分享自己的思考。“刚进大学,学生要接受自己的迷茫,给自己留一段‘试错期’,尝试不同的发展机会,认真分析每一次尝试后的经验与教训,加深对自己内心与兴趣的了解,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

“在摸索中聚焦目标、确定计划并付诸实践。”吴秋翔说:“在不断试错过程中,你也会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进而围绕学习主业,制定长、短期发展计划,大胆且坚定地去实施。当然,千万记得要为自己的生活留出空白,允许变的空间,不为梦想设限。”(记者 晋浩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