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年初由特斯拉率先引爆,最高4.8万元的降幅使得Model 3和Model Y售价一下来到了20-30万元价格区间,与比亚迪(002594)以及国内新势力厂商形成了正面竞争。
即便后来特斯拉曾两次小规模涨价,但国内新能源市场的降价潮并没有停止的意思,反而有更多的车企加入,并且目前还看不到停下来的迹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比亚迪年内首次降价 价格战一触即发
今年年初,由于新能源国补退出以及原材料涨价,比亚迪对王朝网、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元-6000元不等。不过随着新能源价格战日趋白热化,比亚迪最终还是坐不住了。
根据界面新闻报道,从北京、上海等多家比亚迪展厅获悉,比亚迪王朝系列产品已经启动降价,交车周期较去年出现不同程度的缩短。
北京一家比亚迪王朝展厅销售人员表示,刚刚收到官方发布的调价通知,大部分车型均有价格优惠。其中,老款车型的优惠幅度在1万元以上,部分热门现款产品也有上千元的优惠。
“比如2021款的汉EV下调了2万元,2021款秦EV降价1.5万元,而新款车型优惠幅度普遍在6000至8000元之间。”此外,上海与深圳地区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价,但调价力度最高在万元上下。
对此,比亚迪内部相关人士回应称,降价是部分经销商的市场促销活动,并非官方降价。即便如此,降价确实正在进行中。
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累计销量186.85万辆,同比增长152.46%。今年1月,在多数新能源车企销量下滑的大环境下,比亚迪依旧卖出15.13万辆新能源车,同比增长62.4%,市占率接近四成。
与此同时,长城哈弗H6插电混动也推出了限时优惠政策,降价幅度为1.5万元。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包括蔚来、小鹏、零跑、哪吒、比亚迪、长城、极氪、问界等汽车品牌选择跟随特斯拉降价,以冲击更高的销量目标。
目前为止,除了比亚迪和特斯拉以外,国内大多数新能源车企尚未实现盈利。而如此多品牌纷纷选择降价似乎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2023年稳住市场份额比利润更重要。
此外,近期锂电池核心材料碳酸锂价格下调,进一步带动动力电池成本下降,减轻了新能源车企的成本压力,也为近期的降价潮提供了空间。
根据上海钢联(300226)的最新数据,2月22日工业级碳酸锂的均价下跌到39.5万元/吨,业内人士预测今年下半年碳酸锂价格将降至35万至40万元/吨,供需总体平衡。值得一提的是,由于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快速增长,导致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一度高达60万元/吨,车企怨声载道,电池上游厂商赚的盆满钵满。
“油电同价” 新能源车企卷向传统燃油车市场
新能源车企除了互相内卷之外,还将触手伸向了传统燃油车市场,以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
2月初,比亚迪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上市,9.98万元的起售价以“降价增配”的方式直击合资品牌A级车市场,喊出“油电同价”的口号,上市7天内订单就达到了32058辆。
同样在2月份,国内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推出C11增程版车型,15.98万元的起售价,接近200公里的纯电续航里程,智能化座舱以及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再次向同级别燃油车发起冲击,预售24小时内订单量既突破5120辆。
在此之前,这一市场常年被日系、德系等合资品牌垄断,比如丰田卡罗拉、日产轩逸、大众朗逸等热门车型。
与燃油车相比,比亚迪DM-i混动车型与增程式车型在驾驶体验、智能化水平、用车成本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但之前售价往往要高出一截,这个价位的购车用户对价格更为敏感,所以新能源车一直很难撼动合资燃油车的地位。
不过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油电同价”并非秦Plus DM-i冠军版专属,未来比亚迪势必会将“降价增配”的方式进行到底,攫取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按说“油电同价”应该对日系合资品牌的影响是最大的,但有意思的是率先跟随降价的倒是丰田。
近日,广汽丰田官方宣布旗下bZ4X的售价“限时”直降3万元,把起售价从19.98万元下调为16.98万元,随后一汽丰田深圳某经销商直接宣布bZ4X“限时”优惠6万元,把入门价直接打到13.98万元。
此外,从网友曝光的一丰田4S店制作的宣传海报显示,丰田bZ3售价不超过10万。要知道去年12月份这款车型的预售价区间为18.98-21.98万元,这是直降9万的节奏。
继丰田之后,日产也宣布纯电SUVARIYA艾睿雅降价6万,从原起售价28.54万下降到22.48万,直接打了个8折。
虽然目前还没有听说合资品牌燃油车大规模降价的消息,但如果未来“油电同价”成为行业共识,那往后还抱着传统发动机技术不放的合资品牌的日子可能会很难过。
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经过去年的高速增长,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平稳发展期,过去爆发式增长趋势逐渐放缓,这也意味着新能源市场的竞争进入到淘汰赛阶段。
从目前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态势来看,降价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同时部分车企“油电同价”的策略也是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另外一种方式。